|
|
年均技改投入超2亿元--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华海经验(中) |
版权信息 | 摘自:诸暨日报 源作者:王益均 刘瑞安 发布日期:2017-12-13 |
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华海集团董事长蔡华峻花钱从不手软。一年一技改,已成华海集团创新发展的传统,平均下来每年技改投入超过2亿元。
今年总投资11.85亿元、年产3万吨差别化氨纶纤维生产线技改项目,在集团内部被称作第9期,是华海集团从事氨纶行业以来,投入****的一次技改,在这之前已经历了8期技术革新。
华海集团总裁杜春树给记者算了一笔技改账,就拿第9期项目来看,用的都是******的设备,一条生产线年产能是3000吨,而原有最新设备的年产能是1500吨,从“机器换人”角度讲,原来生产3万吨氨纶,人工需要400人,而现在只需150人,不仅大大提高生产效率,还大大降低人工成本。
新生产线一旦投产,还将生产出更多品种、更好品质的氨纶。比如,耐热耐氯氨纶以及有色氨纶,用于高档面料、环保面料等。“现在氨纶市场整体形势是供大于求,只有不断改进工艺,加快研发,走差别化发展之路,才能降低成本,提高利润率。”杜春树认为,唯有紧跟市场步伐,适应不同客户需求,才能在竞争中抢得先机。
“第9期这么大的技改投入,我们也能在2至3年收回成本。”杜春树自信地说,锁定生产中高档氨纶这一目标,不求规模盲目扩大,但求在做强中做大,这是华海氨纶的技改“法宝”。
淘汰落后产能、降低生产成本、提高市场竞争力,纵观华海的每一次技改,走的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子。
其实华海早早就开始布局,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供给。从2007年开始,华海集团组建了上百人的科研团队,加大技术创新力度,优化产品结构,提升产品性能,并创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截至目前,华海拥有各类专利20多项,每年近40项研发成果投入产业化。
“我们每年用于产品研发的经费均高于当年销售收入5%的标准。”蔡华峻表示,为提高创新能力,公司成立了技术进步领导小组,下设技术研发中心,制订并实施企业科技发展长远规划,设立“技术创新进步奖”,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。
同时,华海集团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推进自主创新,先后与浙江大学、浙江理工大学、浙江省纺织工业研究院、上海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等国内大专院校、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杜春树告诉记者,随着第9期项目的全面投产,华海集团明年氨纶产值预计达26亿元,同比今年增长40%。壮士敢断腕,技改带来了淘汰成本,但获得的是新生力量与更大的效益提升。
编后:去日本买只马桶盖,击中的是中国制造业的“痛点”,也用疯狂的市场告诉制造业企业“产品硬市场硬”。这也正是诸暨为何要提“诸暨智造”的原因所在: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,必须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。华海一年一技改,上百人的科研团队,年均2亿元的技改投入,给企业带来的远不止每年近40项的研发成果,更是稳固的市场。
诸暨,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发力“智造”,厚植工业后劲。 |
|
〖关闭〗 〖打印〗 |
|
|
|